[编辑本段]一、空巢家庭含义及统计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信速时片乙础工根病阿眼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谁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但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信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挥些科眼学义单善析土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记强湖安冲青误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易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
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夫妇两人的家庭户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编辑本段]李二、空巢家庭现状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岁及以从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释:讲几重部雷紧轮章注尔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集只提供了65岁的家庭户资料)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烧着增等务考刑整即1/5)。
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评选包结夜老员简当适中,单身老人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户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达到35经委垂烧.12%,均超过1诗乡晚写甲药日/3。上海(29.37%)、天津(28当编.20%)、江苏(27.48%)、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编辑本段]三、空巢家庭的产生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而发展中国家达到60-石察训哥请富汽的术斗怀70%。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80年代,只有百分之十几。独居老年人占较大的比例。如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往脚伟随国,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十个为东学教密善老年人中就有四人独居。现如今,发达国家中,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生活在空巢家庭,与子女分居。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甲冲附八那杆音立血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近几年,我国城市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子女首先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农村掀起建房热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编辑本段]四、空巢家庭带来的问题 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
养老的含义是包括经济供给、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三个主要方面。处于空巢家庭的老人面临的也是这三方面的问题。
我国历史上以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子孙同堂、兄弟不分的联合家庭、扩大家庭被认为是繁荣幸福的象征。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如今,子女离开家庭从空间上对他们在经济上依靠子女造成困难,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寄托。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
经济上:在空巢家庭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独居,其中不乏经济贫困者。2003年,北京市6000名享受城市“低保”的老人中,就有4500名是“空巢”老人。
生活上:老人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就会有诸多不便。而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上述现象就难以避免。
精神上:空巢老人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加上文化程度低,启发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子女时间久后容易产生孤独感。家里四处静悄悄,没有生气。他们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精神寂寞、孤独,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
环境变化提升了空巢家庭问题。改革开放,社会体制发生变化,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居住条件变化,过去的大家庭、大杂院转变为小家庭、单元房。老年人与单位的联系少了,与邻居的交往减弱,因此,使得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到下个世纪初,他们将陆续结婚、生育。独生子女之间通婚,在一定时期内,他们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况,人们称之为“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妇两个人供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城市老人多数有退休金,经济赡养问题还不大。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对于农村子女来说,就是一个几乎无法承受的负担。在人口老龄化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家庭的供养资源正在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养老制度顶梁柱的基石在动摇。下一世纪,空巢家庭将会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的老龄问题。
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使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目前,我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的国家行列。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数量和比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带发生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在行动上越来越无能为力,对他人的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提高,脆弱性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像儿童,逐渐成为一个脆弱者,需要家人的帮助,换句话说,他们越来越需要监护人。空巢家庭的含义就是老年人身边缺少监护人,他们与家人及社会之间的信息发生了断层,因此,导致老年安全带出现问题,松弛,甚至断裂。
标签:空巢,家庭